学习天地
 
 
【新闻稿】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讲座
发布人:胡茜  发布时间:2017-02-25   浏览次数:1511

【新闻稿】《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》讲座

2017225日下午,SAP硅谷创新中心数据科学家邬学宁先生受复旦CS创新创业中心、清平道场、MSE Club、金融IT人才标准研究中心的联合邀请,于邯郸校区第三教学楼举办了一场名为“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”讲座。

邬学宁先生从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实际出发,介绍全球不同领域内人工智能的成功应用案例,说明人工智能成为未来三十年内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技术的可能性。他介绍道,以Amazon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应用,以Linkedin为代表的简历匹配应用,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系统,影片、饮食、课程推荐等,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中均有广泛的应用。尤其在自然语言处理(NLP)中作者风格识别、微软Cortana、亚马逊Alexa、机器翻译、Skype实时翻译、美国中央情报局Palantir,在医疗领域,乳腺癌腺细胞有丝分裂侦测、预测新药物毒性、理解基因突变疾病预防、语音冠心病诊断、脑电扫描侦测自闭症儿童等新兴领域也有重要应用。而机械论主导下的机器人设计,无人机开发,人工智能威胁论(assistant or killer),在诸多行业也造成一定威胁,比如Scott HorsleyWordsmith撰稿对比,机器撰稿水平已十分接近作者。德勤提出的“机器智能”(machine intelligence)及其算法重新定义了人工智能。目前的人工智能理论分为两派,统计学习(statistics learning)和认知科学量子力学启发下的学习算法。讲座第二阶段逐次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(AI)定义、发展历史、人工智能其交叉学科本质、机器算法简史、算法分类,强调了AI作为一门科学,使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和像人一样行动(图灵测试),其“理性”为最大化实现预定的目标,仅与决策相关(非思考过程),目标以结构的适用性来表达,理性即为最大化实现既定目标(utility)。人工智能理想构建的系统是通过建模学习不断改善其行为来实现的,归纳为思考(thinking)、感知(perception)、行动(action)三个关键词。

邬学宁先生通过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引入,帮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在基本概念,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和相关知识储备,不同学科,包括哲学、数学、统计学、经济学、神经科学、心理学额和语言学对人工智能的给养,使其从图灵计算机启蒙期逐渐发展成神经网络回归(BP),概率图模型(PGM)到神经网路再次回归(deep learning)强化学习中的强人工智能(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)成为拐点。尽管人工智能有相当乐观的发展前景,但达到人脑智能能力还有一定距离。比如通过贝叶斯算法和深度学习结合,通过少量数据训练趋近人类一眼辨识的高效性。正如照片的本质表现是像素,人面部特征的五官,深度学习的本质是表达(representation),目的是利用合适表达大幅度提升机器的工作效率。遗传算法在帮助选择参数方面有一定优势,在特定领域中有较大的潜力。深度学习其“深度”主要体现在刻画逐层提取特征的多层次,每一层提取更高层次的特征。

整场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,同学们均表示在此次讲座中收获颇丰,受益匪浅,邬学宁先生的精彩演讲赢得了同学们的广泛好评。